摘要:模具屬于高科技產品,要完成一副合格的注塑模,需要經過設計、零件加工、裝配、調試、修正等諸多環節的協作來完成。要保證模具生產出尺寸、精度、外觀、物理性能等均符合要求的塑料制品,模具設計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它直接關系到模具開發工作的成敗。
關鍵詞:注塑模;設計流程;標準化
在中國制造業得到空前發展,尤其是中國家電、汽車等產業異軍突起的今天,塑料制品的產量、品種日益增多且形狀日趨復雜,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更新換代的周期也越來越短,這對注塑模具的發展亦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模具生產的關鍵環節——模具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總結工作經驗,制定合理的設計流程并遵照執行,無疑可以提高整體模具設計水平。
1 注塑模設計流程
1.1 接收任務書
塑件任務書通常由塑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主要包括:
(1)經過審核、會簽的正式塑件圖紙并注明塑件采用塑料的牌號、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等技術信息。
(2)塑料說明書或技術要求(對于常規工程塑料可通過查閱相關技術手冊獲得)。
(3)塑件預期產量情況。
(4) 塑件樣品(改進型或仿制類制品可提供)。
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件工藝員根據塑件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則根據塑件任務書和模具設計任務書來進行模具設計。
1.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塑件設計、成型工藝、所用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方面的資料,為模具設計做準備。
(1)消化塑件圖,了解塑件的用途,分析其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如塑件的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幾何結構、斜度、有無嵌件等;熔接痕、收縮等成型缺陷的許可程度;有無涂裝、電鍍、膠接、機械加工等后加工工序。對塑件圖中精度要求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件的公差,可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件。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制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電鍍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選擇成型設備,了解要采用的注射機的注射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形式及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主流道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搖輪外蓋的注塑模具
1.3 模具詳細結構方案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特點,考慮設備條件,決定型腔數量和分布形式。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有利于保證塑件的表面質量。
(3) 確定澆注系統。即主流道、分流道和內澆口的形式、位置、大小。
(4) 排氣系統。排氣方法、排氣位置、尺寸。
(5)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頂板、組合式頂出等。
(6) 決定側凹處理方法,即抽芯方式。
(7)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設計或選用及安裝部位。
(8) 選擇模具材料,進行強度計算或查閱經驗數據,確定模具各部分厚度及外形尺寸、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9) 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的結構形式。
(10)計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
1.4 繪制模具圖
1.4.1 繪制總裝圖
盡量按比例繪制,并由型腔部分開始。模具總裝圖包括如下內容:模具成型部分結構;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分型面及脫模方式;外形結構及所有聯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模具的總體尺寸即:長、寬、閉合高度;按順序編出全部零件序號,并填寫明細表;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塑件圖。
1.4.2 繪制零件圖
一般來說,由總裝圖拆繪零件圖的順序為:先內后外;先復雜后簡單;先成型零件,后結構零件。圖紙表達的各種信息要完整、準確,原則上按比例繪制,視圖選擇要合理,投影正確,使加工者容易看得懂,給裝配人員提供盡量準確有用的信息,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