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廠刀座編碼方式
時間:2013年08月15日瀏覽:199次收藏分享:
這種編碼方式對每個刀座都進行編碼,刀具也編號,并將刀具放到與其號碼相符的刀座中,換刀時刀庫旋轉,使各個刀座依次經(jīng)過識刀器,直至找到規(guī)定的刀座,刀庫便停止旋轉。由于這種編碼方式取消了刀柄中的編碼環(huán),使刀柄結構大為簡化。因此,機床廠識刀器的結構不受刀柄尺寸的限制,而且可以放在較適當?shù)奈恢谩A硗猓谧詣訐Q刀過程中必須將用過的刀具放回原來的刀座中,增加了換刀動作。機床廠與順序選擇刀具的方式相比,刀座編碼的突出優(yōu)點是刀具在加工過程中可重復使用。
機床廠圓盤形刀庫的刀座編碼裝置。在圓盤的圓周上均布若干個刀座,其外側邊緣上裝有相應的刀座識別裝置2。刀座編
碼的識別原理與上述刀具編碼的識別原理完全相同。
通常編碼識別裝置分為接觸式與非接觸式兩種。
①機床廠接觸式編碼識別裝置。在刀柄1上裝有兩種直徑不同的編碼環(huán),規(guī)定大直徑的環(huán)表示二進制的“l(fā)”,小直徑的環(huán)為“。”,圖中有5個編碼環(huán)4,在刀庫附近固定一刀具識別裝置2,從中伸f{{幾個觸針3.觸針數(shù)量與刀柄上編碼環(huán)個數(shù)相等。每個觸針與一個繼電器相聯(lián),當編碼環(huán)是大直符時與觸針接觸,繼電器通電,其數(shù)碼為“l(fā)”。當編碼環(huán)是小直徑時與觸針不接觸,繼電器不通電,其數(shù)碼為“。”;當各繼電器讀H{的數(shù)碼與所需刀具的編碼一致時,由控制裝置發(fā)…信號,使刀庫停轉,等待換刀。
接觸式編碼識別裝置的結構簡單,但可靠性較差,壽命較短,而且不能快速選刀。
②機床廠非接觸式編碼識別裝置。非接觸式編碼識別裝置沒有機械直接接觸,因而無磨損、無噪聲、壽命長、反應速度快,適用于高速、換刀頻繁的工作場合。可分為磁性和光電識別兩種方式。
機床廠扎非接觸式磁性識別法。
磁性識別法是利用磁性材料和非磁 性材料磁感應的強弱不同,通過感應線圈 讀取代碼。編碼環(huán)由導磁材料(如軟鋼)和非導磁材料(如黃銅、塑料等)剞成,規(guī) 定前者編碼為“1”,后者編碼為“。”。一種用于刀具編碼的磁性識 別裝置。刀柄1上裝有非導磁材料編 碼環(huán)4和導磁材料編碼環(huán)2,與編碼環(huán)相對應的有一組檢測線圈6組成非接觸式識別裝置3。在檢測線圈6的一次線圈5中輸入交流電壓時,如編碼環(huán)為導磁材料,則磁感應較強,在二次線圈7中產(chǎn)生較大的感應電壓。如編碼環(huán)為非導磁材料,則磁感應較弱,在二次線圈中感應的電壓較弱。機床廠利用感應電壓的強弱,就能識別刀具的號碼。當編碼環(huán)的號碼與指令刀號相符時,控制電路便發(fā)出信號,使刀庫停止運轉,等待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