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論述了開展網絡化制造的現實意義及網絡化制造工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提出了網絡化制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系統架構模型;重點討論了網絡化制造中的CSCW支撐環境及協同設計和協同制造等共性關鍵技術。
網絡化制造的現實意義及總體目標
進入21世紀,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拓展了制造業的深度和廣度。Internet的出現及日益廣泛的應用,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飛速發展,帶動了人類社會經歷自工業革命以來最重要的生產力革命,改變了資訊傳遞的方式,同時也改變著企業組織管理方式,還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生活、學習以及獲取知識的方式。這些由Internet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必將和已經對當今的制造業產生極為深遠和現實的影響,使以滿足全球化市場用戶需求為核心的快速響應制造活動成為可能。企業的一切活動將不再僅局限於自己內部的集成,而把自身視為全球化網絡集成環境中的一個節點、更加著眼於知識、資訊的獲取和共用,更自覺、主動地利用資訊技術來改造和強化自身,使企業在全新的網絡經濟中高速成長。這樣,就產生了一種適應資訊社會的新型制造模式――網絡化制造。
網絡化制造工程的建設是在Internet/Intranet環境下,以企業需求為牽引,以高新技術為依托,集成各種相關資源并實現充分共用,為進行產品的異地設計與制造、技術的協同研究與開發、企業間開展各種電子商務,提供一個完備和可靠的支撐平臺,提供有關企業、產品、技術、人才等多方位的智慧化資訊服務,形成一個網絡化制造的支援環學境,集合傳統制造業、服務於傳統制造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擁有眾多高新技術成果的高校、研究院所等為一體。
“區域性網絡化制造工程”將并行工程、虛擬制造、虛擬企業等先進制造理念、方法和技術引入制造業,結合區域內的人才和技術優勢,目標是提高制造業的競爭力、提升區域制造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地位。
通過網絡化制造工程的實施,以高新技術帶動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在資訊技術、網絡技術的支援下,實現對傳統制造業的結構調整、資源合理配置、優化組合及共用。通過建立網絡化制造服務平臺把區域制造資源集成起來,發揮區域內技術和人才的優勢,提升制造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網絡化制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開展“網絡化制造”的必要條件。“網絡化制造工程”基於Internet,以企業需求為牽引,以高新技術為依托,將并行工程、虛擬制造、虛擬企業等先進制造理念、方法和技術引入制造業,集成各種相關資源并實現充分共用,為進行產品的異地設計與制造、技術的協同研究與開發、企業間開展各種電子商務,提供一個完備和可靠的支撐平臺,提供有關企業、產品、技術、人才等多方位的智慧化資訊服務,形成一個集傳統制造業、服務於傳統制造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擁有眾多高新技術成果的高校、研究院所等為一體、以提高制造業的競爭力和總體水平為目標的網絡化支援環境。
網絡化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系統應發揮地區高新技術開發園區在企業資訊化方面的資訊、技術、人才優勢,在政府的指導和支援下,遵循“企業為主”原則,選擇具有優勢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為技術依托,在商用化基礎軟件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開發和集成,建立相關企業網絡化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為網絡化制造工程的實施提供技術咨詢、項目管理、資訊檢索、人員培訓以及網
熱門文章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