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改造時過多考慮工程費用且無經驗,投產后出現了諸多問題,導致水泥粉磨站建站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經多次調試,該選粉機的選粉效率只有40%-50%,產量只提高15%左右,單位產品電耗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增加近10%。從實際生產中發現,系統循環負荷率太高(200% -250%),粗粉中篩余量過小(40%-45%),出磨料流過大,易飽磨,而出磨物料的篩余量偏大;停磨檢查時還發現段倉尾部約1/3的倉長部分鋼段全部暴露,降低,粉磨效率;此外還陸續發現從磨機到選粉機之間的引風管道僅用一個月卻逢彎必柑,直管部分的磨蝕也相當嚴重。主要原因如下:
(1)選粉機人料口尺寸過大且進料管角度不適宜,部分物料未經撤料盤直接沖人選粉區或只經撒料盤的邊緣就進人選粉區,使人選粉機物料分散度不夠,部分細粉被裹到粗粉中帶走,降低了選粉效率。
(2)由于引風管斜度較小,設計時擔心積料,風管直徑過小,管道內風速過大(25m/s)。
(3)循環負荷過大造成圓粉,螺旋輸送機運行吃力,三個月內燒毀了兩臺電機,數次切斷了螺旋軸連接螺栓,傳動三角帶幾乎每天換一次,且聯軸節、吊瓦、底瓦磨損嚴重,幾乎每周就得檢修一次。
(4)磨尾螺旋輸送機選型規格小,負荷過火,導致經常因燒三角帶、堵料而停磨。
(5)磨內隔倉板、篦板沿用開流工藝時的參數,與強通風圈流磨不相適應,磨內研磨體級配及一、二倉填充率匹配雖進行了調整,但仍不合理。
(6)由于風速過大,將細粉帶走造成段倉“露段”,而磨內風速過大的原因是系統風量大,選粉機二次風口沒有完全開啟。
(7)選粉機本身存在一些技術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