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是一種工藝范圍較大的數(shù)控加工機床,能進行銑削、鏜削、鉆削和螺紋加工等多項工作。加工中心特別適合于箱體類零件和孔系的加工。加工工藝范圍如圖1-圖4。
圖1 銑削加工
圖2 鉆削加工
圖3 螺紋加工
圖4 鏜削加工
1.工藝性分析
一般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加工內(nèi)容
加工中心最適合加工形狀復雜、工序較多、要求較高,需使用多種類型的通用機床、刀具和夾具,經(jīng)多次裝夾和調(diào)整才能完成加工的零件。
(2)檢查零件圖樣
零件圖樣應表達正確,標注齊全。同時要特別注意,圖樣上應盡量采用統(tǒng)一的設計基準,從而簡化編程,保證零件的精度要求。
圖5 零件加工的基準統(tǒng)一
例如圖5中所示零件圖樣。在圖5a中,A、B兩面均已在前面工序中加工完畢,在加工中心上只進行所有孔的加工。以A、B兩面定位時,由于高度方向沒有統(tǒng)一的設計基準,ф48H7孔和上方兩個ф25H7孔與B面的尺寸是間接保證的,欲保證32.5±0.1和52.5±0.04尺寸,須在上道工序中對105±0.1尺寸公差進行壓縮。若改為圖5b所示標注尺寸,各孔位置尺寸都以A面為基準,基準統(tǒng)一,且工藝基準與設計基準重合,各尺寸都容易保證。
(3)分析零件的技術(shù)要求
根據(jù)零件在產(chǎn)品中的功能,分析各項幾何精度和技術(shù)要求是否合理;考慮在加工中心加工,能否保證其精度和技術(shù)要求;選擇哪一種加工中心最為合理。
(4)審查零件的結(jié)構(gòu)工藝性
分析零件的結(jié)構(gòu)剛度是否足夠,各加工部位的結(jié)構(gòu)工藝性是否合理等。
2.工藝過程設計
工藝設計時,主要考慮精度和效率兩個方面,一般遵循先面后孔、先基準后其它、先粗后精的原則。加工中心在一次裝夾中,盡可能完成所有能夠加工表面的加工。對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孔系加工,要特別注意安排孔的加工順序,安排不當,就有可能將傳動副的反向間隙帶入,直接影響位置精度。例如,安排圖6a所示零件的孔系加工順序時,若按圖6b的路線加工,由于5. 6孔與1.2.3.4孔在Y向的定位方向相反,y向反向間隙會使誤差增加,從而影響5.6孔與其它孔的位置精度。按圖6c所示路線,可避免反向間隙的引入。
圖6 鏜孔加工路線
加工過程中,為了減少換刀次數(shù),可采用刀具集中工序,即用同一把刀具把零件上相應的部位都加工完,再換第二把刀具繼續(xù)加工。但是,對于精度要求很高的孔系,若零件是通過工作臺回轉(zhuǎn)確定相應的加工部位時,因存在重復定位誤差,不能采取這種方法。
3.零件的裝夾
(1)定位基準的選擇
在加工中心加工時,零件的定位仍應遵循六點定位原則。同時,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進行多工位加工時,定位基準的選擇應考慮能完成盡可能多的加工內(nèi)容,即便于各個表面都能被加工的定位方式。例如,對于箱體零件,盡可能采用一面兩銷的組合定位方式。
2)當零件的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難以重合時,應認真分析裝配圖樣,明確該零件設計基準的設計功能,通過尺寸鏈的計算,嚴格規(guī)定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間的尺寸位置精度要求,確保加工精度。
3)編程原點與零件定位基準可以不重合,但兩者之間必須要有確定的幾何關系。編程原點的選擇主要考慮便于編程和測量。例如,圖7中的零件在加工中心上加工Φ80H7孔和4-Φ25H7孔,其中4-ф25H7都以ф80H7孔為基準,編程原點應選擇在ф80H7孔的中心線上。當零件定位基準為A、B兩面時,定位基準與編程原點不重合,但同樣能保證加工精度。
圖7 編程原點與定位基準
(2)零件的夾緊
在考慮夾緊方案時,應保證夾緊可靠,并盡量減少夾緊變形。
(3)夾具的選用
在加工中心上,夾具的任務不僅是裝夾零件,而且要以定位基準為參考基準,確定零件的加工原點。因此,定位基準要準確可靠。
4.刀具的選擇
加工中心對刀具的基本要求是:
1)良好的切削性能:能承受高速切削和強力切削并且性能穩(wěn)定;
2)較高的精度:刀具的精度指刀具的形狀精度和刀具與裝卡裝置的位置精度;
3)配備完善的工具系統(tǒng):滿足多刀連續(xù)加工的要求。
加工中心所使用刀具的刀頭部分與數(shù)控銑床所使用的刀具基本相同,關于數(shù)控銑削刀具的選用。加工中心所使用刀具的刀柄部分與一般數(shù)控銑床用刀柄部分不同,加工中心用刀柄帶有夾持槽供機械手夾持。
業(yè)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wǎng)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yè)免費發(fā)布信息網(wǎng)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