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機床的各種運動都是執行特定的數控指令的結果,完成一次加工過程需要連續執行一連串的數控指令,即數控程序。手工編程方法是根據零件的加工要求與所選數控機床的數控指令集編寫數控程序,直接輸入數控機床的數控系統。這種方法對于簡單二維零件的數控加工是非常有效的,一般熟練的數控機床操作者根據工藝要求便能完成。
目前復雜零件編程都使用自動編程,經過刃位計算產生的是刀位文件,而不是數控加工程序。因此,這時需要設法把刀位文件轉換成指定數控機床能執行的數控程序,輸入機床,才能控制機床進行數控加工。
目前CAM軟件系統在功能實現上一般都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根據所加工零件的結構特征,結合工藝決策(包括刀具選擇、進給量等工藝參數的決定),生成描述加工過程的刀具軌跡信息文件,這一過程被稱為前置處理;然后,根據刀具軌跡信息及特定機床的性能參數要求和該機床所配置的數控系統的特性要求生成針對該數控設備的數控加工代碼,這一過程為后置處理。
一般來講,數控自動編程系統主要由前置處理程序,也稱主處理程序(Mrun Proces-sor)和后置處理程序(Post Processor)兩部分組成。前置處理程序包括輸入翻譯模塊和計算模塊。其中計算模塊包含有幾何運算模塊、自由曲線曲面模塊、組合曲面模塊和刀位校驗模塊等,最終可以計算出刀位軌跡,得到刀位數據( CLD)文件。但這種刀位數據文件不能直接用作數控機床的轄人信息,必須經過后置處理程序將其轉換成數控裝置能接收的形式。后置處理程序是專用的。由于數控系統種類繁多,為了能夠快速生成后置處理程序,一般采用多模塊設計,由輸入與拄制模塊、運動模塊、輔助功能模塊、輸出模塊及一些醋數組成。 。
后置處理把刀位文件轉換成指定數控機床能執行的數控程序。根據刀位文件的格式,可將刀位文件分為兩類:一類是符合ICES標準格式的刀位文件,如各種通用API系統及商品化的數控圖像編程系統輸出的刀位文件;另一類是非標準刀位文件,如某些專用數控編程系統輸出的刀位文件。
后置處理過程原則上是解釋執行,即每讀出刀位文件中的一個完整的記錄行,便分析該記錄的類型,根據記錄類型確定是進行坐標變換還是進行文件代碼轉換;然后,根據所選數控機床進行坐標變換或文件代碼轉換,生成一個完整的數控程序段,并寫到數控程序文件中去,直到刀位文件結束。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