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振動時效(亞共振時效)技術
振動時效技術雖然在高效、節能、環保等方面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但傳統的振動時效設備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仍然存在著無法逾越的技術瓶頸,始終無法納入正式生產工藝,沒有得到企業的廣泛認可及大規模的應用。傳統的振動時效(亞共振時效)技術存在以下的問題:
1、對支撐點、激振點、拾振點及方向有嚴格要求,需要不斷的掃頻、調整位置,所以設備操作必須是受過專業培訓的技術人員,一般的工人即使受過培訓也很難掌握這項技術;其次工件在單件生產時調整相當繁瑣,拾振點、支撐點很難調到最佳狀態,一種工件就需要制訂一種工藝,這對操作者的經驗要求也比較高;
2、因為是通過掃頻的方式尋找共振峰,而電動機的轉速是有限的,當工件共振頻率超出激振器的頻率范圍時,通過掃描就無法找到工件共振頻率,因而無法對工件進行有效的振動處理。國家統計數據表明,亞共振技術可處理的工件在機械制造業覆蓋面僅為23%;
3、有效振型較少,振動時效的應力消除不穩定,應力的消除不能得到最佳的結果;
4、噪聲過大也是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
頻譜諧波振動時效技術頻譜諧波時效技術起源于振動時效,但其摒棄了原有振動時效技術的攻關方向,獨辟蹊徑,從另外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詮釋振動時效的價值,突破了原有的技術瓶頸,迎來了振動時效應用的一個全新時代。因其獨有找頻方式與處理頻率,被稱為頻譜諧波時效技術。頻譜諧波時效技術不再沿用原有的掃頻方式而是通過傅立葉方法對工件進行頻譜分析,找出工件的幾十種諧波頻率,在這幾十種諧波頻率中優選出對消除工件殘余應力效果最佳的5種不同振型的諧波頻率進行時效處理,達到多維消除應力,提高尺寸精度穩定性的目的。頻譜諧波時效技術的主要特點如下:
1)采用頻譜分析技術,解決了亞共振模式因激振器頻率范圍限制而不能對高剛性固有頻率工件進行振動處理的難題,把振動時效在機械制造領域的應用范圍從23%提升到近100%;2)對所有工件都能分析出幾十個諧振頻率,優選處理效果最佳的5種振型頻率,2種備選頻率,從而解決了亞共振模式不能對殘余應力成多維分布、精度要求高、結構復雜的工件進行時效處理的難題。多種振型多方向與工件多維殘余應力充分疊加,使處理效果顯著優于熱時效和傳統的振動時效(亞共振時效);
3)自動確定振動時效工藝參數,對激振點、支撐點、傳感器位置無特殊要求,對振動參數自動選取、自動優化,對操作者的要求降低,從而解決了亞共振模式必須依靠操作者經驗來選取振動工藝參數,且處理效果各異,以至很難納入正式工藝的缺陷。
4〉由于采用6 000 r/ min的低頻諧波,振動處理時噪音很小,而亞共振模式產品是在工件共振頻率下振動,噪音很大,使用者常常很難忍受,也不符合環保要求。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